又到半年“中考”时。昨日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罗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,分析2019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,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。据悉,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2.37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8.2%(下同),增速高于全国、全省1.9、0.3个百分点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.90亿元,增长3.2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13.83亿元,增长7.4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1.64亿元,增长9.0%。三次产业比为2.6∶40.4∶57.0。
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上半年成都经济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。细读这份“半年报”,增速、质量、获得感是关键词。
增速——总体平稳高于全国全省
上半年8.2%的增速,高于同期全国全省。就业、金融、外贸、投资……支撑来自多方面。
就业保持稳定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,实施就业促进“五大行动”和人力资源协同示范“三大工程”,城镇新增就业14.9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57%。
金融市场稳步提升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15.08亿元,增长7.8%。6月末,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.96万亿元,增长4.9%;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.5万亿元,增长11.8%。
对外贸易加快发展。实施外贸优进优出工程,进一步扩展外贸新空间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14.5亿元,增长21.5%,高于全国17.6个百分点,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6.2%。
利用外资稳步提高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8家,外商直接投资(FDI)10.6亿美元,同比增长12%。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47个。
投资增速较快回升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.4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.4个百分点,为201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。
市场预期稳定向好。随着税费改革深入推进,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市场信心充足。上半年新增投资项目1936个,较上年同期增加420个,新增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5.7%。
质量——产业发展态势良好
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.9%
成都加快构建“5+5+1”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,加快构建17个产业生态圈,精准定位66个产业功能区,健全“项目清单+城市合伙人”对接机制,实现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。
工业经济稳中有进。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05.57亿元,同比增长8.0%,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.9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5%,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.5个百分点,增速连续9个月维持在8%以上。特色产业运行良好,规模以上工业中,八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增长8.9%,其中石化、冶金、机械、电子信息分别增长39.3%、13.8%、12.5%、12.4%。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.9%,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.4个百分点。其中,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、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.9%、21.0%、37.5%。重点企业支撑有力,30户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5%,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6.3%。新兴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长,城市轨道车辆、太阳能电池、工业机器人分别增长2.4倍、1.0倍、52.1%。
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升。服务业成为当前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,上半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%。规上服务业较快增长,1—5月,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.5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.6个百分点。其中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较快,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.0%、21.3%、14.8%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,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09.3亿元,增长13.6%。其中,互联网和相关服务、专业技术服务业、研究与实验发展分别增长39.8%、21.1%、32.4%。
农业生产基本平稳。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都市现代农业稳定发展。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30.71万亩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.18万亩。经济作物稳定增产,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增长6.0%,产量增长6.4%。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,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开工409个,完成投资346.6亿元。
质量——需求结构更加优化
“三城三都”建设促消费升级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。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,对照产业功能区“两图一表”招引重大项目,在大运会场馆等项目建设带动下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.0%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7.2%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.2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9个百分点。民间投资回升明显,民间投资增长6.7%,为2018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,比一季度提高3.6个百分点。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48.5%,为今年最高水平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,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.4%,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。房屋施工面积、新开工面积分别增长11.2%、14.1%。民生类投资持续加强,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15.3%。其中,教育、公共服务投资增长71.0%、31.9%。重点区域投资持续加快,东进战略深入推进,投资步伐持续加快,东进区域完成投资增长17.9%,高于全市投资增速6.5个百分点。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完成投资增长21.5%,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0.1个百分点。
消费升级步伐加快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“三城三都”加快建设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0.3亿元,增长10.0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.3个百分点。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,通讯器材类、中西药品类、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.6%、17.6%、12.0%。汽车类消费明显回升,受促消政策和“国五”清库的刺激影响,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.6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.0个百分点。“两店”经济成效显现,举办成都首店经济发展交流大会,招引国际品牌首店,改造升级传统门店,新增落户237家首店,超过2018年全年数量。世界旅游名城加快建设,大力培育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,“夜游锦江”“夜游都江堰”等夜间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。全市接待游客1.1亿人,增长16.2%;实现旅游总收入916.1亿元,增长23.8%。国际会展之都加快建设,成功举办第10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、首届公园城市论坛等重大会展活动432个,会展业实现总收入652.9亿元,增长20.6%。国际美食之都加快建设,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27.4%,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1.9个百分点。
外贸结构持续改善。外贸商品结构优化,出口总额1449.1亿元,增长29.4%。其中,高技术产品出口额1118.8亿元,增长28.1%;加工贸易出口950.8亿元,增长29.2%。保税贸易保持较快增长,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950.7亿元,增长29.1%,进出口规模连续15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。深度融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中欧班列(成都)开行620列,货值25.2亿美元,同比增长18.7%。
质量——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
前5月百家新经济重点企业营收增长29.5%。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深化。高水平举办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,面向全球创新发布《城市机会清单》,提供12大类1214条供需信息,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经济“机会之城”加快建设。推动重大科技平台落地,加快推进成都超算中心建设,成立国内首个5G安全协同创新中心。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深入推进,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0家、总面积594万平方米,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65家。新经济加快发展,优化企业梯度培育服务,深入推进“双百工程”。1—5月,全市百家新经济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.7亿元,增长29.5%。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新进展,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13家,新增国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107家。
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。深入实施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战略,发挥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。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,协同推进265项年度重点任务,协同打造成德临港产业、成眉高新技术、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。推进地区间通道建设,大力推进铁路公交化运营,中欧班列出口货源省内货值占比达71%,稳定开行“蓉欧+泸州港”西向班列。推进企业梯度转移,548家成都企业参与“成都企业市(州)行”,签订企业投资项目238个、计划总投资1596亿元。1012户成都企业向市州转移升级。
开放大通道加速成型。积极推进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战略布局,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。铁路通道提质增效,全社会铁路客运量、货运量分别增长19.1%、35.0%。开行国际班列1285列,增长38.9%,综合重载率91.5%,居全国第一。航空通道网络不断拓展,加快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布局,开通国际(地区)航线118条,其中国际(地区)定期直飞航线66条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2734万人次,增长4.7%。
发展质量不断提升。财政收支结构优化,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0.3亿元,增长6.0%。其中,完成税收收入599.4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比一季度提高5.0个百分点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4.3亿元,增长23.4%。其中,科学技术支出、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增长115.2%、46.4%。企业效益明显改善,营业利润大幅回升,1—5月,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7.1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.1个百分点,比上年末提高13.0个百分点,实现利税总额增长8.8%。
获得感—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1天
民生福祉明显改善。居民稳定增收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1元,增长8.7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8元,增长9.6%。价格保持稳定,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2.0%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上涨0.6%。社会保险规模扩大,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47.68万人、354.60万人。民生相关支出加快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23.3%、20.8%、14.4%。实施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“三年攻坚”行动,公共服务加快完善,新开工建设55所、新完工31所中小学幼儿园项目,新增民营医疗机构328家。
绿色发展成效显著。坚持以人为本、生态优先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。绿道建设持续推进,锦城绿道、锦江绿道、熊猫绿道加快建设,建成各级绿道451公里。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推广,成立全国首批、西部率先的地方性专业化生活垃圾分类机构,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达1419个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,持续实施“三治一增”,上半年优良天数142天,同比增加21天,优良天数率达78.5%,PM10、PM2.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11.9%、11.5%。
持续推进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”各项部署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荣获2019“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”奖。
减税降费成效明显。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,深化增值税改革减免税费40.6亿元,惠及51.9万户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16.4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增长5.2%、个人所得税下降17.8%,分别低于上年同期12.0、43.5个百分点。6项政府性基金下调收费标准,10项行政事业性费用降低收费标准或免征。
政务服务效率有效提升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实现工程建设项目(重大、复杂工程建设项目除外)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行政许可、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总用时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,市本级审批服务事项“网上办”实现率达85.7%,“最多跑一次”实现率达96.5%。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。全面推开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探索实现“多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。
要素供给不断强化。要素使用成本明显下降。电力接入办理环节缩减为2项,用水、用气接入报装时限分别压减48%、42%;工业用电量增长10.7%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。构建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,抢抓机遇推进科创板上市工作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人民币贷款增长8.9%,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10.5%。“交子之星·科创板上市”行动计划深入实施,新增上市公司8家,A股新增上市公司5家,位居中西部第一。人才招引成效显著。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创建的成都蓉漂人才发展学院,人才新政实施累计吸引28.8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。
数说投资——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.0%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.2%。东进区域完成投资增长17.9%,高于全市投资增速6.5个百分点。
消费——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0.3亿元,增长10.0%。
外贸——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14.5亿元,增长21.5%,高于全国17.6个百分点,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6.2%。
绿色发展——上半年优良天数142天,同比增加21天,优良天数率达78.5%。
就业——城镇新增就业14.9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57%。